院部动态

Department dynamics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假期邓小平纪念馆学习考察行”总结汇报

发布时间:2025-08-30



为传承伟人精神,创新思政教育实践,暑假期间,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了“假期邓小平纪念馆学习考察行”活动。8月28日,学院召开此次考察行总结汇报会,对考察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汇报,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晓东主持总结汇报会。


 图片2.png


此次考察行参观了邓小平故里、思源广场、陈毅故居,通过参观纪念场馆、聆听专题讲解、重温历史场景,深入了解了邓小平同志“三落三起”的传奇人生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纪念馆内陈列的珍贵史料、邓小平同志使用过的物品,以及“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等思想精髓的生动呈现,让教师们深刻感受到邓小平同志坚定的理想信念、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教师们谈及驻足于“小平小道”实景复原区,凝视着邓小平同志在逆境中坚持思考、砥砺前行的足迹,心灵受到强烈震撼。

 

参加考察行的二十多位教师在考察结束后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和调研报告,并在考察总结会上每人汇报了此次暑期实践的感受和体会。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何青青在分享教学设计方案时谈到:“我们将邓小平同志‘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精神融入课堂,例如在讲解‘市场经济改革’时,结合经济特区建设史料与广安乡村振兴案例,让学生通过对比照片和数据图表,直观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同时,设计‘职业逆境应对’情景模拟,帮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伟人坚韧品格的现实意义。”这一设计得到了老师们的广泛好评,这样的课堂既有历史温度,又贴近现实,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了理论背后的精神力量。

 

学院教师结合学习感悟,围绕“如何将邓小平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展开深入研讨。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晓东表示:“邓小平同志的精神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将其转化为思政教学的鲜活素材,引导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坚定信仰,增强使命担当。”教师们一致认为,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与新时代青年成长需求高度契合,是破解思政课“入脑入心”难题的重要钥匙。


图片1.png 


基于此次学习的收获,马克思主义学院后续将推出一系列创新性教学举措,着力打造“沉浸式+实践型”思政课堂。一是丰富教学素材,将邓小平故居实景照片、纪念馆展品资料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通过PPT展示、实物投影等方式,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和历史纵深感;二是创新互动教学,围绕“邓小平‘三落三起’对青年成长的启示”“改革开放中的创新精神”等主题,开展情景模拟、辩论演讲、小组调研等活动,引导学生从伟人智慧中汲取应对现实挑战的力量;三是深化实践育人,组织“家乡改革印记调研”“专业领域创新先锋访谈”等项目,鼓励学生通过走访、拍摄、数据分析等方式,探寻邓小平理论在当代社会的实践价值,实现“知行合一”。


此次邓小平故居参观学习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思政教育改革的生动实践。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挖掘红色资源,优化教学方法,构建“理论教学+情感共鸣+实践体验”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努力培养更多理想信念坚定、勇于创新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下一步,学院还将联合其他高校马院开展教学研讨,推广优秀案例,共同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让伟人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供稿/供图 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审/ 宣传统战部 范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