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动态

Department dynamics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国家安全教育竞赛经验分享会

发布时间:2025-08-27



为探索思政课创新教学路径,8月25日开学第一天,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了一场以“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创新与竞赛实战”为主题的经验分享会。此次活动聚焦刘文静老师在四川省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教师教学竞赛中的获奖经验,通过案例剖析、互动研讨等形式,为学院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参考,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教学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图片1.png


刘文静老师本次参赛获得了四川省国家安全教育竞赛三等奖,她以《文化安全:守护民族之魂,勇担青春使命》为题,详细阐述了参赛全流程与教学创新设计。她从备赛策略、教案构建、PPT制作到录课呈现,系统拆解了“文化安全”主题的教学逻辑。备赛过程中,刘文静老师通过精准分析竞赛文件要求,紧扣“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核心框架,将抽象的文化安全概念转化为学生可感知、可参与的教学内容。她强调,思政课需兼顾理论深度与学生主体性,通过问题链设计、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等多元手段,实现“认知—理解—践行”的逻辑闭环。刘文静老师重点展示了其课堂设计的创新之处。她通过“递进式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例如以“西方‘眯眯眼’审美为何被批文化霸权?”、“AI生成‘丑化’传统文物图像是否算文化入侵?”等话题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她运用视觉化工具增强教学感染力,如AI伪造历史文物对比图、网络谣言传播数据图等,将“看不见的安全”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场景。此外,她注重实践环节设计,通过学生参与“汉服文化节”、“网络谣言辨别手册”等实践活动,切实提升文化安全守护意识。这些创新设计获得了参会教师的一致好评,被认为有效破解了传统思政课“说教式”教学的困境。


分享会现场,学院教师围绕刘文静老师的经验展开热烈讨论。张宜君老师提出“如何转化理论性强的思政内容为易理解案例”,李林老师关注“录课时间分配与知识密度平衡”,杨莎莎老师探讨“录课互动沉浸感营造”等实际问题。教师们通过观点碰撞,共同探索思政课的教学优化路径。例如,针对地方文化融入不足的问题,多位教师建议结合四川特色文化资源,增强教学地域感染力;在技术赋能方面,计划推进“VR资源库共建”与“跨学科理论工作坊”,深化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图片2.png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经验分享,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以赛促教、以教促学”的教育理念。刘文静老师在总结中坦言,参赛经历让她深刻认识到自身不足,未来将强化理论深度、丰富互动形式、深化地方素材运用,并将竞赛中的精细化设计反哺日常教学。学院领导表示,将以此次分享会为契机,持续推动教师参与教学竞赛,鼓励创新实践,打造更具思想性、亲和力与时代感的思政课堂,助力培养具有文化自信与使命担当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此次教研活动,进一步夯实了思政课的教学根基,为探索新时代国家安全教育与思政课深度融合提供了有益范式。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不断提升育人成效,为培养德才兼备的药科人才贡献力量。





供稿/供图 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晓东

编审/ 宣传统战部 范蓉